您当前的位置: > 资讯对话博世中国总裁:扎根中国市场,专注产业创新升级

对话博世中国总裁:扎根中国市场,专注产业创新升级

作者:lulu 时间:2024-11-20 17:56:46

近日,博原资本2024年度合伙人会议暨产业大会在苏州落幕。活动现场聚集了产业内外众多行业精英,围绕产业投资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深度讨论。

2024年,美元基金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的主舞台,与此同时,以国资主导的基金成为了创投市场的主要力量,而由其领导的产业升级浪潮也成为了所有参与者讨论的焦点。那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和机构需要主动求变还是保持自己的风格?如何加入这一波产业升级的浪潮?企业又该如何进行升级转型?

对此,博原资本邀请到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博士,与博原资本管理合伙人及董事长蒋红权博士以《拥抱挑战,共创机遇》为主题展开炉边对话,就当前产业升级变革中一些大家关心的核心话题进行交流分享。

徐大全博士认为,尽管博世集团在智能出行等业务领域当前面临诸多挑战,但鉴于中国在市场规模、生产效率、产业增长潜力、高新技术发展,以及未来政策和经济预期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博世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信心。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博世也将利用其全球网络,为中国企业的出海提供支持和赋能。

蒋红权博士认为,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当提高产品质量、明确市场定位,走高质量的全球发展之路。为达成目标,企业间也应当深化合作,特别是与像博世这样具有全球视野和技术实力的伙伴加强合作。此外,蒋红权博士也十分看好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工业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并表示将发挥博原资本的赋能优势,在行业内广结善缘,为更多有技术实力、具备全球化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持。

 

以下是我们对本次“炉边对话”的内容整理,有删减:

 

蒋红权:今天非常期待徐大全博士给我们分享一下最近您对整体经济和行业形势的一些看法。请您首先介绍一下博世目前的业务发展情况。

 

徐大全:在去年的大环境下,博世业务实际上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我们最大的智能出行业务。博世有四大业务板块,在中国市场1390亿的销售额中,约80%来自智能出行业务。从去年至今年以来,汽车行业内的企业普遍遭遇了价格战的挑战,预计明年价格竞争的趋势仍将持续。

博世智能出行业务去年的销售额较上一年增长约8%左右,今年业务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增长率从年初到现在有所放缓。10月份的前两周,中国市场汽车零售增长了20%,这里面有政府“以旧换新”的政策在起作用,对我们的业务增长有促进作用。

我们对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充满新的期待。虽然去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基数较高,使得今年同期实现增长面临一定难度,但国家政策会对本季度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各大主机厂也在积极推进海外战略,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蒋红权:您对国内汽车行业未来一到三年的发展有哪些看法?

 

徐大全:总体而言我们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近期,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来访中国,与国家商务部领导进行了交流,参加了几个新工厂的开幕典礼,还拜访了一些客户。实际上他的看法跟我一样,我们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国内的汽车销售总量稍有下滑,但从整体来看,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目前汽车保有量大概在3.3亿左右,这个数量还是相对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尤其是在二三四线城市,以及一些偏远地区。所以我们对中国市场未来的销售和生产总数还是持乐观态度。

其次,我认为出口会进一步增长。去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在500万辆左右,今年按照现在的趋势估计会达到600万-650万辆,比去年多了150万,这对今年总量的增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这个趋势在明年开始可能会遇到新的挑战:我们有很多主机厂在国外建厂,明年开始就会有工厂开始投产,这会不会相应地减少在国内的产量?中国汽车的性价比在海外大多数地区还是非常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中国制造的整车出口量还可能继续增加。但如果两三年以后,主机厂更多地在泰国、欧洲、墨西哥、巴西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建厂,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总量有一定影响。但是,我对明年还是有信心的。

从汽车零部件角度来说,大多数零部件目前还是从中国运出去,在其他国家组装。直到零部件开始在各国实现本土化,从中国的出口量才会减少,但它会滞后于整车。

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中国自主品牌在国外本土化以后的表现了。我认为,中国主机厂有两大核心竞争力:一个是生产制造效率。我们工厂和生产线的建设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无人能及;另外一个是研发效率。中国的“996”工作制广为人知,甚至我们博世的德国同事也对这一概念有所了解。正是通过这种刻苦拼搏的精神,让我们在研发领域保持了高效的竞争力。举个例子,比亚迪现在制造一台新车只需要一年半时间,改款的话六个月就够了。所以在博世总部,大家总在用一个词叫“China speed”(中国速度)来形容中国的整体效率。

回到刚才的话题。中国主机厂现在拥有的这两大核心竞争力,但当它们到国外建厂以后,生产制造效率肯定会降低,建厂周期也会拉长,同时还会面临各种法律和工会问题。然而,我觉得自主研发的效率仍然存在,因为大多数新车型的研发肯定还是在中国进行,而在国外可能更多地进行应用层面的研发工作。基于此,我对中国自主品牌的未来发展还是非常期待的。中国车企找准自己的车型定位,把这个定位的产品性价比做好,通过性能来赢得市场份额和外国消费者的口碑。丰田是一个成功案例,尽管它在日本本土的产量跟全球产量相比有所差距,但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盈利。去年一年丰田的盈利可能高于中国所有自主品牌的总盈利。

所以,我期待自主品牌能够出国,在国外的规则之下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我们的研发优势,把产品做好。

 

蒋红权:博世集团始终扎根中国市场,也有很多朋友关心博世是否长期看好中国市场,所以希望您能站在长远的战略角度上,表达一下您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徐大全:中国市场对于博世集团而言不仅至关重要,并且我们会坚定地持续投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博世在中国的销售占全球的20%左右。中国市场不仅贡献了极高的销售额,同时很多产品的研发也在中国开展。第二,中国在电气化、智能化方向上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一个如火如荼的市场,如果博世不参与到中国市场的电气化和智能化浪潮中,未来必定会落后。

目前,博世正与众多合作伙伴携手开发新产品和技术。例如,在电机和电桥领域,博世在中国的项目数量最多,技术参数也处于领先地位。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涵盖了从零部件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全过程,并且发展势头强劲。

此外,线控转向和线控刹车等先进技术将首先在中国得到应用。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为、理想、小鹏以及博世等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实现了量产。无论是高精度地图技术还是无图技术都在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所有零部件,如雷达、摄像头和各类感知传感器,也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智能座舱、多屏系统以及电池技术等也将不断进步。

总体来看,中国市场规模庞大,技术发展在应用端领先,因此博世必须在中国发展,并且对此充满信心。

目前,博世在中国拥有约一万名研发人员。与早期仅从事应用端研发的模式不同,我们的研发团队实力雄厚,能够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产品。从研发节奏来看,我们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德国。

 

蒋红权:也就是说博世必须立足中国,也一定会立足中国。但是刚才您也提到了很多挑战,现在在中国,行业内卷的现实是真实存在的。您认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市场竞争的挑战?

 

徐大全:当前我们可以采取几项措施:首先,降低成本,我们将与供应商携手应对这一挑战。其次,提升生产效率。此外,我们计划未来投入更多资源于高端技术领域,以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

在中国,AI的应用场景广泛,众多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发展迅速。对于博世来说,我们期望通过AI技术提升生产和工作效率,使产品更加智能化。

价格竞争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我们秉持长期合作的理念,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蒋红权:刚才您提到了很多市场机遇,包括一些中国引领世界潮流的新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等。博世是如何在这些领域里定位自己的?能否举一些具体的案例?

 

徐大全:我们专注于几个核心领域的发展:在电气化方面,以电机和电桥为例,尽管许多企业都能生产,我们的目标是提升电机效率,即使只提高0.1%也是有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在进行工艺改进,比如减小产品体积。

关于线控技术,尽管还在等待相关法律和国家标准的最终确定,但线控刹车和线控转向技术无疑将在中国率先得到应用。此外,所有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技术,都是我们看好的发展方向。

在碳化硅领域,虽然目前我们仍然依赖于国外几家大型制造商的进口,但中国的产能布局已经开始,即将进入量产阶段。随着良品率的提升,预计不久的将来这一领域将成为投资热点。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值得增加投资的优秀龙头企业,因为这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芯片的未来全球布局而言,更多的车规级MCU芯片生产将转移到中国。在中国,我们讨论的都是28纳米及以上制程的芯片。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中国也将在这一领域加大力度,未来产品的交付时间将大幅缩短。目前,许多主机厂的芯片使用中,已有30%-60%采用了国产芯片,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博世不仅自主研发,还通过投资建立了一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们与各级政府保持着积极的交流与沟通。目前,政府可能计划沿着几条主要高速公路建设加氢站,以便让氢燃料电池卡车能够先行投入使用。在一些地区,如山东和天津,对于使用氢燃料电池的卡车,高速公路费用的减免政策已经显现出较大的激励作用,这无疑将促进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当然,出海战略也是博世的重要考量。许多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考虑海外市场的布局。对于投资行业而言,能够助力这些企业迈出国际化的步伐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拥有勤奋的研发团队,以及在新产品开发和量产速度上的优势,这些都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的。这些优势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也为它们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蒋红权:您的分享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投资的方向。今天我们的题目关乎全球化,现在整个产业链都在考虑出海,您认为中国企业出海会面临哪些挑战?博世作为全球化公司,能为这些出海企业做哪些赋能?

 

徐大全:我们与多家主机厂的国际部门保持着紧密联系。一旦他们决定在其他国家建立工厂,产品本地化问题便迅速成为焦点。在这方面,博世能够提供全面支持;我们的业务和工厂遍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能够快速实现零部件的本土化。同时,博世对各地的法规、碳排放标准有着深入研究,可以为主机厂提供咨询服务。此外,我们在全球,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拥有众多博世汽车售后服务网点,这为我们在售后服务领域建立合作提供了可能。

实际上,我们的合作不仅限于主机厂,也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如果他们有意拓展海外市场,博世愿意积极提供支持。毕竟,如果中国供应商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成为博世的供应商,我们也会协助他们在海外市场落地。然而,出海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人才的招聘和管理,因为国外的法律规则和员工管理与中国截然不同。这要求中国厂商既要具备本土化思维,又要传承中国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有效管理企业。

此外,避免价格战也是关键。核心在于明确定位、优化产品,关注盈利,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做好业务。

 

蒋红权:所以说我们要有高质量的出海,高毛利的出海。大家在生态圈当中如果能看到有哪些公司是愿意出海的,觉得跟博世合作有一定的共赢效果的话,我们博世这边的大门是打开的。我们来谈一谈博原资本。博原资本作为博世的投资平台,实际上跟博世有很紧密的联系,我也想听一下您对博资本的一些期望。

 

徐大全:我认为博原资本拥有几大显著优势:首先,博原与博世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是其一大亮点。博原投资的公司将有机会与博世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当前的技术发展态势下,某些技术领域很难由单一公司独立完成,尤其是在软件领域,这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通过投资并与这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领域,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博世对所有主机厂都有深入了解,我们也会将这些产业经验和资源分享给博原投资的公司。其次,博原可以利用博世内部的技术专家来辅助评估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路线。同时,博世也通过博原结识了许多投资方,未来博世在推出新产品并寻求外部投资时,也将得到博原的协助。

广泛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有益的,大家共同投资与合作。因此,我对博原资本的前景非常乐观,并积极支持其发展。

 

蒋红权:非常感谢。咱们刚才讲了很多成本的问题、规模的问题、出海的问题、市场的问题、投资的问题。在今后的几年,我们还看到一个很大的技术突破,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目前的实际应用主要在To C,在To B或者在垂直领域上还有很多障碍。博世集团实际上在这方面是有很多积累的,我们想听听您对这方面的看法。

 

徐大全:我们的前任董事会主席成立了一个致力于人工智能研发的部门,其布局跨越德国、美国和中国。在中国,我们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团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中国,人工智能目前更多被视为一种工具,例如用于自动化编程和自动生成测试流程等。在应用层面,我们有上百个项目正在启动,主要目标是提升我们的生产制造和管理效率。未来,我们也将深入探讨如何将AI技术应用于产品中,例如在汽车内部的应用。实际上,许多主机厂也在考虑类似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在收集大量数据后能够自动生成新的场景。此外,AI在家电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比如智能烤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判断食物的烤制程度,并根据用户的口味偏好来调整温度和时间。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大多数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准备期,尚未迎来爆发期。数据显示,目前尝试采用AI的公司占23%,进入实施阶段的公司占8%,总共只有31%,这意味着大多数公司仍在观望,因此AI技术的大规模爆发还需要一段时间。

有人曾说,“AI superintelligence could be just ‘a few thousand days’ away”,这意味着大约3到10年内,我们预计人工智能将进入一个新的爆发期。